载入中...
 
     
 

载入中...
时 间 记 忆
载入中...
最 新 评 论
载入中...
专 题 分 类
载入中...
最 新 日 志
载入中...
最 新 留 言
载入中...
搜 索
用 户 登 录
载入中...
友 情 连 接
博 客 信 息
载入中...


 
西瓜和南瓜等有助于人们度过大暑难耐的时节 
[ 2011-8-5 10:33:00 | By: 休闲的小鸟 ]
 

       西瓜号称夏季瓜果之王,被喻为“自然的饮料”。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记载,“西瓜,种出西域,故之名”。古时西瓜又名寒瓜,《南史·滕昙恭传》说,昙恭“年五岁,母杨氏患热,思食寒瓜,土俗所不产。昙恭历访不能得,衔悲哀切。俄遇一桑门问其故,昙恭具以告。桑门曰:‘我有两瓜,分一相遗。’还以与母,举室惊异,寻访桑门,莫知所在”。《本经逢源》记载,“西瓜能引心包之热,从小肠、膀胱下泻。能解太阳、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,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”。白虎汤为汉伤寒论方,能清热生津,解渴除烦。《松漠记闻》载,“有人苦于目病,令以西瓜切片曝干,日日服之,遂愈,由其性冷降火故也”。故民谚云:夏日吃西瓜,药物不用抓。但是大量吃西瓜也有副作用。李鹏飞《延寿书》载,“防州太守陈逢原,避暑食瓜过多,至秋忽腰腿痛,不能举动,皆食瓜之患也”。

  哈密瓜味甘如蜜,奇香袭人,有“瓜中之王”的美称,是夏季解暑的佳品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说它具有“止渴、除烦热、利小便、通三焦团壅塞气、治口鼻疮”之功效,可治发烧、中暑、口渴、小便不利、口鼻生疮等症状,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、心神焦躁不安,或是口臭者食用之,都能清热解燥。清初河西走廊的哈密瓜还是皇家贡品,张寅之《西征纪略》载:“路逢驿骑,进哈密瓜,百千为群。人执小兜,上罩黄袱,每人携一瓜,瞥目而过,疾如飞鸟。”如此气势,足与唐玄宗时万里飞马贡荔枝的盛况相媲美了。

  香嫩爽口的丝瓜是酷暑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。宋杜汝能有诗云,“数日雨晴秋草长,丝瓜沿上瓦墙生”,丝瓜攀缘处是绝好的风景。《本草纲目》载,丝瓜“生苗引蔓延树竹,或作棚架”,“其茎有棱,六七月开黄花”,“其瓜大寸许,长一二尺,甚则三四尺,深绿色,有皱点,瓜头如鳖首。嫩时去皮,可烹可曝,点茶充蔬”。丝瓜味甘、性凉,入肝、胃经,有清暑凉血、解毒通便、祛风化痰的作用,《陆川本草》说它“生津止渴,解暑除烦”,《本草求真》称“丝瓜性属寒物、味甘体滑。凡人风痰湿热,蛊毒血积,留滞经络,发为痈疽疮疡,崩漏肠风,水肿等症者,服之有效,以其通经达络,无处不至”。丝瓜还能润肌美肤,故丝瓜汁又称“美人水”。

  南瓜是蔬菜之王。因为它既当菜又代粮,在农村很有人缘。南瓜茎长达数米,节处生根,粗壮有棱沟,心形叶片两面密被茸毛,熟瓜淡黄至橘黄色,呈扁球形、球形至长圆形,瓜皮光滑,通常具浅沟或肋。《滇南本草》载,“南瓜性温,味甘无毒,入脾、胃二经,能润肺益气,化痰排浓,驱虫解毒,治咳止喘,疗肺痈与便秘,并有利尿、美容等作用”。《本草再新》说它“平肝和胃,通经络,利血脉,滋阴水,治肝风,和血养血,调经理气,兼去诸风”,故民间又传“南瓜补血”。在海盐,“南瓜礼”的故事至今流传:清代张艺堂,欲拜丁敬身为师,苦于家贫,以南瓜为礼,先生欣然受之,并当场烹瓜备饭予以招待。

  大暑时节,适当吃点苦瓜可健脾开胃、增进食欲,还可使人产生醒脑、轻松的感觉,有利于人们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、精神萎靡等不适症状。苦瓜以味得名,形如瘤状突起,又称癞瓜;瓜面起皱纹,似荔枝,遂又称锦荔枝。《滇南本草》言其“苦,寒,平”,能“治丹火毒气,疗恶疮结毒,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”,“泻六经实火,清暑,益气,止渴”;《生生编》称之“除邪热,解劳乏,清心明目”,《随息居饮食谱》说它“青则涤热,明目清心。熟则养血滋肝,润脾补肾”。

  冬瓜是冬季之瓜吗?原来它虽生产于夏季,却因瓜熟之际,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,如同冬天所结的白霜,故称冬瓜。冬瓜形如枕头,《本草备要》称其“寒泻热,甘益脾,利二便、水肿,止消渴,散热毒、痈肿”,《本草再新》说它“除心火,泻脾火,利湿祛风,消肿止渴,解暑化热”。冬瓜还是女性的美容佳品。《本草纲目》认为用冬瓜瓤“洗面澡身”,可以“祛黑斑,令人悦泽白皙”,冬瓜仁能“令人悦泽好颜色”;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,冬瓜子能令人“面容生辉”。

  “园丁傍架摘黄瓜”的景象在川北旺苍最是常见。黄瓜是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,称为胡瓜,后赵皇帝石勒忌讳“胡”字,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“黄瓜”。黄瓜肉质脆嫩、汁多味甘、芳香可口。《本草求真》记载,黄瓜“气味甘寒,能清热利水”,《日用本草》说它“除胸中热,解烦渴,利水道”,《陆川本草》言其“治热病身热,口渴,烫伤”。

  夏日酷热,于瓜棚架下,瓜藤蔓旁,以美味解暑,以文字生凉,不亦快哉!

 

 
 
发表评论:
载入中...